Cell重磅综述:聚焦血管内皮细胞!


尽管血管内皮细胞以单细胞层覆盖于所有器官,常被视作相对惰性的细胞群体,但其功能障碍实则构成了主要的致死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将整个血管内皮系统视为一个高度活跃、相互关联且广泛分布的功能性器官。


发表在Cell 上的综述“A systems view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in health and disease" 详细解读了血管内皮细胞:(1)血管系统的生命周期;(2)内皮细胞在血管响应和传递中的作用;(3)血管内皮细胞的主动指导功能;(4)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本文也将从这4个方面全面总结血管内皮细胞,一起来学习吧!


▲ 内皮细胞的主要特征



Part.1

血管系统的生命周期


血管系统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从成年期的血管生成、血管新生、静息与维持到血管老化过程中的显著变迁。血管内皮细胞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 既是响应者和信号中继站,构成保护屏障,调控细胞运输;
  • 又是通透性调节界面,参与血压调节并启动凝血反应。


内皮细胞不仅作为响应界面主要受机械传导机制的调控,还通过旁分泌方式指导并控制着器官功能和代谢活动。



1. 血管生成 (Vasculogenesis)


在胚胎发育的初期阶段,源自中胚层的血管母细胞开始迁移并逐渐汇聚在一起。随后,这些血管母细胞经历分化过程,形成含有管腔的血管丛。最终,它们进一步发育成为内皮细胞,并构建出血管的腔体,实现了血液的流动。



1)定义:

胚胎期通过干细胞和前体细胞直接形成新血管。血管系统形成的最初阶段。

2)机制:

成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分化为内皮细胞,形成初始毛细血管网。这些血管通过自发扩展支持胚胎发育。

3)特点:

部分内皮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转化为造血细胞或骨髓间质细胞。

4)成年中的作用:

成熟个体中,血管生成较少出现,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血管修复。




2.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



1)定义:

是指由原来的血管经由出芽方式,分支出新血管的过程。

2)类型:

a. 芽状新生:受VEGF等信号调控,内皮细胞迁移至缺氧区域形成新芽。

b. 非芽状新生:通过血管分裂(内陷性血管生成)扩大血管网络。

3)功能:

a. 正常生理:支持胚胎发育、伤口愈合。

b. 病理状态:肿瘤、眼科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4)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a. VEGF/VEGFR 是血管生成主要刺激物,内皮细胞根据刺激物梯度的定向出芽。

b. Notch/DLL4 信号控制内皮细胞以协调的方式进行芽出,以保持在出芽过程中血管的完整性。

c. Ephrins/Ephs、Slits/Robos、Semaphorins/plexins 和 Netrins/UNC5 等分子负责协调血管网络的形成。

d. PDGF/PDGFR 和 angiopoietin/Tie 家族的分子促进血管的成熟。




3. 维持和静息(Maintenance and quiescence)


血管生成完成后,内皮细胞会进入一种静息状态,但这种静息状态并非自然发生,而是需要通过特定的机制来主动维持。



1)静息状态:

a. 成年内皮细胞大多数处于静息状态。

b. 调控信号:PI3K/Akt通路、Angiopoietin/Tie系统以及周细胞的支持。

2)维持静息的分子机制:

a. Fox转录因子通过抑制激活基因维持内皮静息。

b. Angiopoietin-2促进内皮细胞与周细胞的解离,使血管对刺激更敏感。




4. 血管老化(Vascular Aging)



1)表现:

a. 大血管:动脉硬化、弹性下降导致高血压。

b. 微血管:毛细血管稀疏,血管功能障碍。

2)分子变化:

a. VEGF信号不足:随着衰老,VEGFR1水平升高捕获VEGF,导致信号衰减。

b. 促炎标志物升高:如p16、p21和SASP。

3)干预策略:

低剂量VEGF疗法显示出改善微血管稀疏、延长寿命的潜力。


Part.2

内皮细胞在血管响应和传递中的作用



1. 屏障功能 (Barrier functions)


血管内皮层不仅保障了层流的稳定,提供了一个抗血栓形成的界面,同时还扮演着维持血液与周围组织间屏障的关键角色。



1)作用:

提供结构性保护屏障(如血脑屏障、血气屏障)。

2)机制:

a.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提供高度选择性屏障。

b. 粘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s):调控细胞间通透性。

3)病理影响:

屏障破坏会导致肺水肿(如急性肺损伤)和炎症加重




2. 细胞迁移(Cell trafficking)


内皮细胞在调控细胞进出循环系统的迁移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通过粘附分子、趋化因子及复杂信号通路的相互协作,来调节生理状态下的细胞转运,并触发免疫细胞的刺激与募集。



1)功能:

调节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迁移。

2)步骤:

a. 滚动:白细胞通过选择素介导的低亲和力附着在内皮细胞上。

b. 粘附:整合素和细胞黏附分子增强附着力。

c. 迁移: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内部穿越内皮层。




3. 血管通透性(Vascular permeability)



1)生理功能:

调节水、氧气、离子等小分子的运输。

2)调节机制:

a. VEGF等因子诱导粘附连接解体。

b. 紧密连接调节不同器官(如脑、肾)血管的通透性。




4. 组织灌注和血压(Tissue perfusion and blood pressure)


组织灌注指的是血液向身体各部分流动的能力,它对于氧气、营养物质以及细胞代谢产物的有效运输至关重要。组织灌注与血压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内皮细胞具有生成能够促使血管舒张或收缩的分子的能力,这些分子对组织灌注和血压水平产生着重要影响。



1)内皮细胞分泌物:

a. 血管扩张剂:一氧化氮。

b. 血管收缩剂:内皮素。

2)疾病相关性:

血压失衡(如高血压)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 凝血(Coagulation)



1)功能:

a. 促凝:分泌组织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触发血栓形成。

b. 抗凝:通过释放PGI2和NO抑制血小板聚集。



Part.3

血管内皮细胞的指导功能



1. 机械信号传导(Mechanotransduction)


内皮感应剪切力和基质硬度,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生化信号。



1)关键分子:

VEGFR、PI3K/Akt、Hippo通路等。

2)功能:

维持内皮稳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动静脉畸形。




2. 代谢调控(Metabolic interface)



1)能量代谢:

a. 以无氧糖酵解为主,减少氧消耗。

b. 参与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2)器官特异性:

内皮调节激素(如胰岛素)和营养物质(如脂肪酸、葡萄糖)运输。




3. 局部信号传导(Local instructive signaling mechanisms)



1)定义:

通过分泌因子(angiokines)调控局部组织修复和功能。

2)肝脏:

内皮通过Wnt信号调控肝细胞分区功能。

3)肺:

内皮信号促进肺泡再生。




4. 系统性调控


1)干细胞因子/c-Kit轴调节脂肪代谢。

2)内皮通过外泌体与脂肪细胞双向通信。



Part.4

血管内皮细胞的指导功能


单细胞组学揭示内皮细胞在器官、发育阶段和疾病中的特异分子特征,提供靶向治疗和再生医学的新方向。



1)连续性内皮细胞:

在需要形成屏障的器官中,如大脑、肺或肌肉组织,内皮细胞具有紧密连接的连续性内皮层,这些连接确保了血液与周围组织之间的选择性通透性。

2)不连续性内皮细胞:

在具有过滤功能的器官(如肾脏)或将物质释放到血流中的器官(如内分泌腺)中,存在不连续的内皮细胞。

3)窦状内皮细胞:

窦状内皮细胞形成不连续的层,具有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筛状间隙,它们存在于免疫系统活跃的器官中,如骨髓、脾脏和肝脏。 



Part.5

内皮细胞marker



Part.6

内皮细胞基金情况



最后我们整理了一些血管内皮细胞最新的基金结题报告分享给大家。
如果想下载更多的血管内皮细胞基金结题报告,可以用我们提供的插件自行下载结题报告的PDF文件。国自然基金结题报告插件下载工具安装包及其安装、使用教程都给大家准备好了。

添加下方小助手,回复“0115结题”获取所有资源!



参考文献

Augustin HG, Koh GY. A systems view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in health and disease. Cell. 2024;187(18):4833-4858. doi:10.1016/j.cell.2024.07.012


END

加入社群


关于福麦斯


创建时间:2025-03-14 11:4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