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染色?高背景?这篇内容帮你解决99%的免疫组化实验问题!

图片


免疫组织化学(IHC)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用于定位组织样本中靶蛋白的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度特异性抗体识别目标抗原,借助显色或荧光标记实现可视化检测,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检测系统包含两种主要方法:

化学显色法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定位抗原;

荧光法则依赖荧光标记抗体经显微成像实现精确定位。


其检测结果常与其他技术相互印证,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佐证。



蛋白检测选择何种实验方案检测?

对比

WB

IHC/IF

ELISA

FCM

原理

SDS-PAGE 结合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中的蛋白质

融合免疫学原理和化学/荧光呈色反应

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学原理+FACS

作用

定性 

半定量

定性 

半定量 

主要定位

精准定量

半定量 

一般用来

分析和分选

样本

细胞 蛋白

细胞或者组织

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

单细胞悬液

(颗粒等)

优势

最常用

成本低

精准定位!定性灵敏度高

精准定量!分泌性蛋白首选

分析和分选!检测细胞膜表面蛋白最为常用。



tips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对照组如何设置?


1 阳性对照

含目的抗原物质的其他组织标本。


2 阴性对照

阴性切片对照:用已知确定不表达所要检测的抗原的其他组织切片做阴性对照(排除一抗的非特异性结合)。

同型抗体替代对照:因为有些蛋白表达比较广泛,很难找到阴性组织,这时可以选择同型抗体替代对照。

(1)如果一抗是多克隆抗体,用与一抗相同种属来源的非免疫动物血清代替一抗,其他完全一样。

(2)如果一抗是单克隆抗体,用与一抗相同种属来源、相同亚型、相同剂量和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及亚型的免疫球蛋白代替一抗,其他完全一样。

空白对照:一抗用pbs替代,其他步骤完全一样(排除二抗的非特异性结合)。



重点

免疫组化实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组化实验结果最常见的问题除了无染色, 就是高背景,如果结果不理想,可以根据下方的可能问题清单逐一排查,找到问题所在!

  常见问题一:无 染 色     

1

对目的蛋白的特性了解不充分

  • 目的蛋白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 目的蛋白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

  • 目的蛋白在组织中分布特异性


2

样本的取材和固定问题

  • 取材不及时

  • 固定不及时

  • 固定条件不合适

  • 脱蜡不足

  • 石蜡包埋过程中抗原表位发生变化而未被一抗识别

  • 水溶性色原显色后使用了含醇的复染液或用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如AEC、BCIP/NBT、AP-Red等显色试剂)


3

抗原修复问题

  • 没有进行抗原修复

  • 修复方式和条件不当

  • 一抗孵育前抗原就损坏


4

抗原孵育问题

  • 抗体不能做IHC-P

  • 加入的一抗浓度低或者孵育时间短

  • 一抗与样本种属不适配

  • 抗体过期或失活


5

信号检测问题

  • 一抗二抗不匹配

  • 二抗检测体系不适合

  • 二抗灵敏度不够

  • 酶-底物反应受损

  • 其他试剂问题,比如污染、过期


6

其它

  • 操作不当

  • 干片

  • 异常/非特异性结合



常见问题二:高背景

1

样品处理不当

  • 洗涤不充分;由于固定剂的残留而导致高的背景值

  • 固定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抗原在组织中的扩散

  • 弥散染色;由组织损伤导致

  • 检测试剂的渗透不充分

  • 不同固定剂对于组织抗原影响各异

  • 一抗或二抗孵育前组织片干涸


2

封闭不当或者不充分

  • 未封闭非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或封闭不充分

  • 来自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或磷酸酶的干扰

  • 其他来自内源性生物素活性的干扰


3

一抗、二抗问题

  • 一抗的非特异性结合;如果浓度过高则会导致高背景值或非特异性结合

  • 二抗存在非特异性结合

  • 使用了同一物种的抗体(例如,对于小鼠组织使用了鼠抗)

  • 高孵育温度,超过37°C

  • 荧光IHC 中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固定剂在绿色光谱上产生自发荧光

  • 多克隆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

  • 抗体浓度过高,导致非特异性结合

  • 底物浓度过高



最后,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份IHC手册,方便给大家做troubleshooting时用。扫码添加小助手回复“化0312”下载资料!

END

加入社群


关于福麦斯


创建时间:2025-03-14 11:4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