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又有新思路:乳酸化(Lactylation)修饰!


巨噬细胞与巨噬细胞胞外陷阱(METs)的深入剖析之后,本次我们将目光转向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中的乳酸及其乳酸化修饰这一热门前沿研究领域。


巨噬细胞与巨噬细胞胞外陷阱(METs)相关内容:

1)全面解读 | 巨噬细胞研究思路汇总

2)巨噬细胞实验前注意事项 | 细胞类型和模型该如何选择?看这篇就对了!

3)详解 | 巨噬细胞新场景解锁新身份:组织驻留巨噬细胞

4)干货开讲 | 人/小鼠巨噬细胞整体解决方案

5)单核/巨噬细胞流式解决方案

6)发文新思路: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s)的功能、结构、检测方法、形成机制、疾病研究


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特指细胞在分化与激活阶段所经历的能量代谢适应性转变。此过程中,具备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展现出代谢异质性,具体体现在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PPP)、氧化磷酸化(OXPHOS)、三羧酸循环(TCA循环)、脂肪酸合成(FAS)、精氨酸及谷氨酰胺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上的差异性。


乳酸,作为糖酵解的终端产物,曾长期被视为代谢废物。然而,当前累积的大量证据表明,乳酸具备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能够作为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调节新陈代谢、免疫反应及细胞间通讯等关键过程。


在巨噬细胞中,乳酸作为一种重要代谢产物,通过乳酸化修饰机制在代谢重编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调节巨噬细胞表型,从而助力其适应多样化的病理生理环境。




01

巨噬细胞相关代谢重编程技术



1)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

Warburg效应在M1巨噬细胞的极化与维持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在糖酵解代谢途径中,己糖激酶(HK作为关键限速酶,负责将葡萄糖催化为葡萄糖-6-磷酸(G-6-P)。研究表明,转录因子KLF14通过抑制HK2的转录活性来减少糖酵解过程,进而降低M1型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此外,HK3的敲除也被观察到能够减少M1巨噬细胞的比例,进一步支持了代谢重编程在诱导M1极化中的关键作用。


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糖酵解的另一个限速步骤,其中PFKFB2介导的糖酵解通路在巨噬细胞中能够迅速激活,进而促进巨噬细胞的持续吞噬作用。在脓毒症模型中,MKP-1的缺陷会导致PFKFB3的表达增加,从而上调巨噬细胞的糖酵解水平。丙酮酸激酶M2型(PKM2)则是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Warburg效应的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通过磷酸化丙酮酸脱氢酶(PDH)来阻止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从而推动乳酸的产生。PDK/PDH轴与M1巨噬细胞的极化密切相关,PDK1还通过HIF-1α-PDK1轴在缺氧条件下促进M1极化和巨噬细胞的迁移。这些发现揭示了代谢酶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M2巨噬细胞中糖酵解的功能存在争议。传统上认为M2巨噬细胞主要依赖OXPHOS进行葡萄糖代谢,而糖酵解水平相对较低。然而,最新研究指出糖酵解在M2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揭示,抑制糖酵解和OXPHOS均会影响M2巨噬细胞的激活。在IL-4处理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中,葡萄糖摄取增加,且糖酵解和氧化代谢的AKT依赖性上调。使用2-脱氧葡萄糖(2-DG)和Etomoxir抑制剂会降低IL-4诱导的M2基因表达,表明糖酵解对于M2巨噬细胞的激活是必要的。然而,IL-4通过AKT-mTORC1通路激活ATP柠檬酸裂解酶,这一过程独立于JAK-STAT6通路。


尽管如此,糖酵解并非M2巨噬细胞激活的唯一途径。IL-4还能通过mTORC2通路增加IRF4表达,进而增强糖酵解。2-DG会抑制M2型激活标志物表达和糖酵解指标,但有研究指出2-DG可能存在脱靶效应,能同时抑制糖酵解和OXPHOS,导致细胞内ATP浓度降低并影响JAK-STAT6信号传导。研究还发现,JAK-STAT6通路的激活和M2巨噬细胞的极化需要达到一定的细胞内ATP阈值水平,这一水平可通过糖酵解/OXPHOS通路共同积累实现。因此,当OXPHOS功能正常时,糖酵解对于M2巨噬细胞的激活可能并非必需。糖酵解在M2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精氨酸代谢

NO(一氧化氮)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复合体,导致OXPHOS水平下降,从而阻碍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的转变。


此外,NO还参与巨噬细胞TCA循环的代谢重编程,通过抑制顺乌头酸酶(ACO2)和丙酮酸脱氢酶(PDH)减少TCA循环的碳通量,促使谷氨酰胺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在小鼠巨噬细胞中,NO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双向调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进而影响促炎蛋白的表达水平。M2型巨噬细胞表达精氨酸酶1(Arg1),该酶参与体液免疫、伤口愈合等生理过程。NO与Arg1在精氨酸分解上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免疫功能。病原体通过上调Arg1的表达来减少NO的产生,以促进感染进程。尽管巨噬细胞表型的分类常基于iNOS/Arg1二分法,但这种分类方式较为简化,不同表型巨噬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差异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02

乳酸代谢与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的联系



乳酸激活mTORC1和mTORC2-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转录因子TFEB,减少HIF-2α的溶酶体降解,促使巨噬细胞表达抗炎和促血管生成的基因。同时,乳酸通过激活ERK/STAT3通路,推动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展现抗炎和促血管生成的功能。此外,乳酸激活GPR81受体,下调cAMP-PKA信号通路,介导免疫抑制效应和促进血管生成。


研究指出,肿瘤释放的外泌体通过NF-κB通路增强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增加乳酸产生,进而上调PD-L1表达,加强免疫抑制作用。然而,在肝细胞癌模型中,D-乳酸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它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并激活NF-κB通路,将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转化为M1表型,重塑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



乳酸将TAM塑造成 M2 样表型的机制


A. 乳酸通过稳定/激活 HIF-1a 促进 Arg-1 和 VEGF 表达。


B.由细胞外乳酸的酸性 TME 激活的质子感应 GPR65/GPR132 通过 cAMP-ICER 通路诱导 M2 样基因表达。


C. 乳酸激活的 mTORC1 负向调节 TFEB,TFEB 通过下调溶酶体表面的 ATP6V0D2 表达来减少 HIF-2a 降解,从而调节免疫抑制和促血管生成 M2 样基因表达。


D. 乳酸激活的 mTORC2-AKT 通路诱导 TAM 成为促侵袭性 M2 样表型。


E. 乳酸通过磷酸化ERK激活ERK-STAT3通路,进而诱导抗炎和促血管生成的M2样表型。


F. GPR81/HCAR1被生理浓度的细胞外乳酸激活,通过下调cAMP-PKA通路诱导PD-L1表达,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G. 乳酸促进TAM中Arg-1、VEGF等M2样基因启动子H3K18位点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上调其表达,从而诱导TAM的M2样表型。




03

乳酸化修饰参与调节巨噬细胞表型



2019年,研究者发现M1巨噬细胞内存在“乳酸时钟”机制,该机制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促进M1巨噬细胞在极化后期向M2型特征转变。内源性及外源性乳酸均可转化为乳酰辅酶A,并通过p300介导的p53依赖性方式修饰组蛋白。这种修饰随时间增强,主要出现在M2特征性基因(如Arg-1)的启动子区域,促使M1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换以修复组织损伤。该现象在肺纤维化、心肌梗死后修复及肠道炎症调节等过程中也有观察。


进一步研究显示,早期M1巨噬细胞利用糖酵解产生的乳酸,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促进向M2表型转换。随着微环境变化,M2巨噬细胞经历代谢重编程,乳酸转化为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乙酰辅酶A,促进组蛋白乙酰化依赖性基因表达,从而推动M2型基因表达、免疫抑制和肿瘤进展。此外,M1巨噬细胞中乳酸积累导致丙酮酸激酶M2(PKM2)乳酰化,激活其四聚体形式,抑制糖酵解,促进M1向M2转变。


研究还表明,脂多糖(LPS)刺激上调PKM2,乳酸通过非组蛋白乳酸化激活PKM2,抑制糖酵解并增加Arg-1表达。外源性乳酸介导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乳酰化和乙酰化修饰,对脓毒症患者产生有害影响。而HSPA12A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通过抑制HMGB1乳酸化和外泌体分泌,阻止M1巨噬细胞激活,发挥保肝作用。


促炎刺激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巨噬细胞有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其稳定性受多种翻译后修饰调节。乳酸化修饰可能在促炎刺激下发生,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这些研究揭示了乳酸在调节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炎症/修复平衡及疾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Warburg效应以及乳酸介导的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乳酸化在巨噬细胞表型调节中的作用:


A. 在暴露于促炎刺激物(如 LPS 和缺氧)后,NF-kB 信号激活诱导的 HIF1a 可以进行核转位,并通过与同样进行核转位的 HIF-1b 和 PKM2 二聚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通过作用于靶基因启动子处的 HRE 诱导 M1 样基因的表达,使巨噬细胞极化为 M1 表型。


B. M1 巨噬细胞的激活会上调 iNOS 的表达,iNOS 将精氨酸代谢为 NO。NO 的积累会损害 OXPHOS,导致 M1 巨噬细胞中的糖酵解增强。


C. LPS识别的TLR通过BCAP激活PI3K-AKT,进而磷酸化抑制下游分子GSK3b和FOXO1,减轻炎症,同时增强糖酵解产生乳酸。


D. 胞浆中的乳酸(L-乳酸)既可以是巨噬细胞糖酵解产生而积累的内源性乳酸,也可以是通过质膜上的MCT1从胞外环境中吸收的外源性乳酸。


E. 蓝色箭头表示组蛋白乳酸化。M1巨噬细胞中的乳酸可被目前尚未鉴定的酶催化生成乳酰辅酶A,乳酰辅酶A进入细胞核后启动内源性“乳酸时钟”,经乳酸化修饰的M2特征基因被激活表达,使细胞表现出M2样特征。


F. 糖酵解副产物MGO通过GLO1与谷胱甘肽结合形成LGSH。LGSH在缺乏GLO2的情况下不能产生D-乳酸,而是通过非酶促赖氨酸乳酰化间接修饰糖酵解酶,通过抑制糖酵解酶对糖酵解进行负向调控(红色箭头所示)。


G. 红色箭头表示非组蛋白乳酰化参与调控的过程。M1巨噬细胞糖酵解产生的乳酸蓄积可导致PKM2乳酰化,从而激活PKM2二聚体为四聚体形式,对巨噬细胞糖酵解产生抑制作用。此外,M1巨噬细胞中HIF-1a的稳定性也可能受乳酰化修饰调控。



04

 乳酸化在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

相关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1)炎症和修复

M1巨噬细胞通过以下机制提升需氧糖酵解:iNOS产生的NO抑制线粒体OXPHOS;TLR经BCAP激活PI3K-AKT通路,增强糖酵解;LPS刺激导致线粒体网络碎片化,PDH活性降低,进一步促进糖酵解。乳酸积累则触发M2特征基因激活,这一过程受H3K18乳酸化调控。此外,乳酸通过非组蛋白乳酰化作用抑制糖酵解,影响代谢重编程,从而调节炎症与修复的平衡。研究表明,H4K12乳酸化在细胞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心肌病中加剧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微环境可能影响组蛋白乳酸化的具体位点,进而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2)纤维化

炎症后组织修复异常可引发纤维化。巨噬细胞除抗炎外,还能极化为促纤维化表型,影响组织纤维化。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巨噬细胞的这种表型受局部组织调节。研究显示,肌成纤维细胞通过需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形成纤维化环境。外源乳酸可上调肺泡巨噬细胞中促纤维化基因表达,加速肺纤维化。但研究局限在于缺乏证据显示乳酸诱导的巨噬细胞表型改变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组蛋白乳酸化在其他细胞类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3)肿瘤

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形成富含乳酸的TME,影响巨噬细胞。乳酸稳定HIF-1α,诱导M2基因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向M2免疫抑制表型极化,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研究显示,外源性乳酸而非内源性乳酸是关键,通过MCT1转运至巨噬细胞,促进HIF-1α稳定和M2基因表达。乳酸化与免疫抑制相关,影响肿瘤进展。例如,结肠癌模型中PCSK9表达上调导致巨噬细胞乳酰化增加,胃癌模型中乳酸化水平高的患者免疫逃逸潜力大,免疫治疗反应率低。乳酸化促进TAM免疫抑制表型极化,在前列腺癌模型中促进肿瘤生长。针对乳酸产生的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的疗法是抗肿瘤治疗的新领域。




05

研究思路



案例1

Lung Myofibroblasts Promote Macrophage Profibrotic Activity through Lactate-induced Histone Lactylation.


肺肌成纤维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导致糖酵解增强,对其促纤维化表型至关重要。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不仅留在细胞内,还分泌到细胞外,与肌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同形成纤维化微环境。作者推测,肌成纤维细胞的糖酵解可能通过乳酸调节肺泡巨噬细胞的致病表型,产生非细胞自主效应。


本研究发现,在TGF-β1诱导的肺肌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和TGF-β1或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含量显著增加。这些培养基和灌洗液促进了巨噬细胞表达促纤维化介质。机制上,乳酸诱导巨噬细胞中促纤维化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乳酸化,与纤维化肺中巨噬细胞该表观遗传修饰上调一致。这一过程由p300介导,p300敲低后,乳酸诱导的组蛋白乳酸化和促纤维化基因表达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物也能在肺纤维化中介导细胞间调节,为肌成纤维细胞糖酵解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新见解。



案例2

TLR signaling adapter BCAP regulatesinflammatory to reparatory macrophage transition by promoting histonelactylation.


巨噬细胞通过启动炎症反应来应对微生物配体和各种有害信号,旨在消除原始的致病性损伤。然而,巨噬细胞从促炎状态转变为修复状态对于炎症消退和恢复稳态至关重要。调控这一转变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本研究发现,修复型巨噬细胞转变受BCAP调控。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BCAP的小鼠因肠道炎症持续时间延长和组织修复受损而无法从硫酸葡聚糖钠诱导的结肠炎中恢复并最终死亡。微生物刺激后,野生型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从早期的炎症特征转变为晚期的修复特征,而这一过程在BCAP缺陷的巨噬细胞中受到阻碍。我们发现,BCAP的缺失阻碍了FOXO1和GSK3β的失活,从而加剧了巨噬细胞的炎症状态。BCAP缺陷还导致有氧糖酵解缺陷和乳酸产生减少。这进一步导致组蛋白乳酸化水平降低和修复型巨噬细胞基因表达下调。


研究结果表明BCAP是一个关键的细胞内在开关,它通过引发表观遗传变化来调节炎症型巨噬细胞向修复型巨噬细胞的转变。


案例3

Macrophage MCT4 inhibition activates reparative genes and protects from atherosclerosis by histone H3 lysine 18 lactylation (数据量比较大,大家可以重点参考)



巨噬细胞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伴随着其核心代谢从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的转变。巨噬细胞中代谢重编程与组蛋白修饰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MCT4介导的组蛋白乳酸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依赖于MCT4缺乏的组蛋白H3赖氨酸18乳酸化激活了抗炎基因和三羧酸循环基因的转录,从而启动了局部修复和稳态恢复。值得注意的是,组蛋白乳酸化在M1向M2转变过程中特定阶段的局部修复过程中发挥特征性作用,而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则不参与这一过程。本研究采用基因操作和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技术,证实MCT4缺乏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结果表明巨噬细胞MCT4缺乏将代谢重编程与组蛋白修饰联系起来,在训练巨噬细胞成为修复和稳态表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想要做巨噬细胞相关研究,一定要充分了解巨噬细胞,我们准备了一些巨噬细胞研究相关工具书,大家可以扫码留言获取以下工具书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 Xu B, Liu Y, Li N, Geng Q. Lactate and lactylation in macrophage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current progress and outstanding issues. Front Immunol. 2024;15:1395786. Published 2024 May 21. doi:10.3389/fimmu.2024.1395786


[2] Cui H, Xie N, Banerjee S, et al. Lung Myofibroblasts Promote Macrophage Profibrotic Activity through Lactate-induced Histone Lactylation.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21;64(1):115-125. doi:10.1165/rcmb.2020-0360OC


[3] Irizarry-Caro RA, McDaniel MM, Overcast GR, Jain VG, Troutman TD, Pasare C. TLR signaling adapter BCAP regulates inflammatory to reparatory macrophage transition by promoting histone lactyl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117(48):30628-30638. doi:10.1073/pnas.2009778117  


[4] Zhang Y, Jiang H, Dong M, et al. Macrophage MCT4 inhibition activates reparative genes and protects from atherosclerosis by histone H3 lysine 18 lactylat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ell Rep. 2024 Oct 22;43(10):114884. doi: 10.1016/j.celrep.2024.114884]. Cell Rep. 2024;43(5):114180. doi:10.1016/j.celrep.2024.114180

END

加入社群


关于福麦斯


创建时间:2025-03-14 11:4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