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一个信号通路:cAMP pathway

01
✦ cAMP信号通路概述
cAMP pathway
✦
1. 跨膜腺苷酸环化酶(tmACs)的分子特性与调控网络
哺乳动物基因组编码9种跨膜AC亚型(AC1-AC9),呈现组织特异性分布与功能分化特征。其酶活性受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网络的多维调控:
1)激活机制:胞外激素(如ACTH、FSH)、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类、5-HT)、细胞因子(PGE2、Netrin-1)及代谢物(腺苷、乳酸)等配体结合GPCR后,催化异三聚体G蛋白解离为Gα和Gβγ亚基。其中Gαs亚基通过直接偶联GPCR激活tmACs,触发环磷酸腺苷(cAMP)的爆发式合成。
2)抑制机制:Gαi亚基通过竞争性结合AC亚型I/V/VI的调控结构域,形成空间位阻抑制酶活。
3)内体持续信号:内化至内体或跨高尔基体网络的GPCR仍可维持cAMP的持续生成,揭示非质膜区域的信号传导功能。
2. 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sAC)的区室化调控
区别于膜结合型AC,sAC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核区室,其催化活性直接响应HCO3⁻/Ca²⁺浓度变化,构成不依赖G蛋白的cAMP合成通路。这种胞质/核区室的定位模式,与tmACs形成空间互补的分布特征。
3. cAMP信号微域的时空编码
tmACs与sAC通过:
1)酶分子亚型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2)区室化定位的精确控制
3)激活因子的时空梯度分布
在胞质溶胶、线粒体膜间隙及核质等亚细胞区域构建cAMP浓度微域,实现信号的空间编码与定向传递。
4. cAMP信号通过五大信号传感器家族传导生物学效应
1)激酶系统:PKA作为经典信号传感器,通过磷酸化级联放大信号
2)GEF蛋白:EPAC是鸟苷酸交换因子
3)离子通道:环核苷酸门控通道(CNG)及其超极化激活亚型(HCN)调控膜电位
4)结构蛋白:Popeye结构域蛋白(POPDC)参与细胞骨架重塑
5)生殖特化受体:CRIS蛋白介导精子趋化反应
其中,PKA与EPAC作为核心信号节点,在肿瘤发生、代谢调控及神经传递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枢纽作用。
1)cAMP合成和降解相关基因
ADCY1、ADCY2、ADCY3、ADCY4、ADCY5、ADCY6、ADCY7、ADCY8、ADCY9、ADCY10、PDE3A、PDE3B、PDE4A、PDE4B、PDE4C、PDE4D2
2)cAMP受体相关基因
ADRB1、ADRB2、ADORA1、ADORA2A、CRHR1、CRHR2、VIPR2、PTGER2、HTR4、HTR6、CHRM1、CHRM2、DRD1、DRD5、GPR119、MC2R、GLP1R、GIPR、FSHR、NPR1、NPY1R、SSTR1、SSTR2、SSTR5、HCAR1、HCAR2、HCAR3、FFAR2、SUCNR1、OXTR、GHSR3
3)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相关基因
PRKACA、PRKACB、PRKACG4
4)细胞膜通道和转运相关基因
CFTR、ATP1A1、ATP1A2、ATP1A3、ATP1A4、ATP1B4、ATP1B1、ATP1B2、ATP1B3、FXYD2、FXYD1、SLC9A1、ORAI1、ATP2B1、ATP2B3、ATP2B4、ATP2B2、CACNA1C、CACNA1D、CACNA1F、CACNA1S5
5)磷酸化和蛋白质交互相关基因
GNAS、RAPGEF3、RAPGEF4、RRAS、RRAS2、PLD1、PLD2、PLCE1、CAMK2A、CAMK2D、CAMK2B、CAMK2G、CAMK4、BVES、POPDC2、POPDC3、RAC1、RAC2、RAC3、PAK1、ARAP3、RHOA、AFDN、PIK3CA、PIK3CD、PIK3CB、PIK3R1、PIK3R2、PIK3R3、AKT1、AKT2、AKT3、BRAF、RAF1、MAP2K1、MAP2K2、MAPK1、MAPK3、CREB1、CREB3、CREB3L1、CREB3L2、CREB3L3、CREB3L4、CREB5、CREBBP、EP300
02
✦ cAMP信号传感器PKA
cAMP pathway
✦
PKA是由两对调节亚基(R)与催化亚基(C)构成的功能性四聚体。静息状态下,调节亚基通过结合催化亚基抑制其活性。哺乳动物中RIα、RIβ、RIIα、RIIβ四种调节亚基可组合形成I型或II型PKA异构体,决定其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特异性。
外界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促使胞内cAMP浓度上升。当cAMP与PKA调节亚基结合后,催化亚基解离并激活,进而磷酸化CREB等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及离子通道等底物,实现对基因表达、代谢稳态、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命活动的精准调控。
PKA功能特异性主要由A激酶锚定蛋白(AKAPs)介导。AKAPs作为分子支架,可整合磷酸酶、激酶、AC及PDEs等元件形成信号复合体。通过与PKA调节亚基特异性结合,AKAPs将激酶精确锚定于细胞膜、细胞骨架或细胞器等微域,确保局部信号的高效传递与靶标特异性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PKA对cAMP信号具有负反馈调节能力:一方面通过磷酸化特定AC亚型抑制其活性,另一方面激活PDEs加速cAMP水解,形成双层级负反馈调控环路,精确维持cAMP信号动态平衡。
03
✦ cAMP信号传感器EPAC
cAMP pathway
✦
EPAC(cAMP直接激活的鸟苷酸交换因子)是一类独特的cAMP信号传感器,通过调控小G蛋白活性介导非经典cAMP信号通路。哺乳动物中EPAC家族包含EPAC1与EPAC2两种亚型,二者均具有保守的cAMP结合结构域及催化结构域,但存在组织特异性分布与调控差异。
当胞内cAMP浓度升高时,cAMP结合EPAC的调控域引发构象重排,暴露其催化核心并激活GTP交换活性。活化的EPAC通过催化小G蛋白Rap1/2的GDP/GTP转换,驱动Rap信号级联的启动。Rap效应网络可调控细胞迁移、黏附、极性建立、能量代谢、胞吐作用及生存信号等多种生理过程。值得注意的是,EPAC-Rap轴在心血管功能调控(如心肌收缩力增强)、神经递质释放及糖代谢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异常活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04
✦ cAMP通路和细胞死亡
cAMP pathway
✦
PKA可以调节细胞凋亡、焦亡、铁死亡、parthanatos和NETosis。EPAC 还调节细胞凋亡、铁死亡和 parthanatos。
抗凋亡作用:通过磷酸化失活GSK3和BAD蛋白。
促凋亡作用:cAMP-PKA通路可诱导Bim蛋白表达,促进特定细胞类型凋亡。
抑制焦亡:通过阻断IL-1β成熟,防止gasdermin D(GSDMD)切割。
诱导 parthanatos:通过激活PARP1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调控NETosis:cAMP可能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死亡。
抗铁死亡机制:通过CREB磷酸化上调GPX4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
促铁死亡机制:cAMP-PKA信号诱导内质网应激,促进铁蛋白降解和Fe²⁺蓄积。
最新研究显示PKA也可能抑制内质网应激和铁死亡,提示其作用具有环境依赖性
05
✦ 免疫细胞中cAMP转导
cAMP pathway
✦
1)腺苷代谢轴异常活化
▪ CD39/CD73-A2aR/A2bR信号轴在肿瘤/免疫细胞中过表达
▪ 促进细胞外腺苷累积→cAMP生成↑→代谢重编程→免疫抑制
2)亚型特征:
▪ iTregs(可诱导亚型)在癌组织富集
▪ Tr1亚型具COX-2+/PGE2分泌特性
3)免疫调控机制:
▪ 双通路产cAMP:
①直接途径:CD39/CD73介导ATP→腺苷转化
②间接途径:Gap连接传递cAMP(Cx蛋白介导)
▪ 关键分子调控:
①FOXP3-miRNA网络调控AC/PDE表达
②IL-2/β2-肾上腺素信号诱导CTLA-4表达
▪ 临床关联:
肿瘤浸润预示不良预后
4)分子调控网络
▪ cAMP稳态机制:
①合成增强:AC7/9激活(IL-2/FOXP3调控)
②降解抑制:PDE3B/4B2/8A表达下调
▪ 核心信号环路:
FOXP3↑→cAMP↑→CREB/ATF激活→FOXP3表达维持
5)病理效应
▪ 抑制CD8+T细胞增殖/存活(A2aR-cAMP通路)
▪ 通过CTLA-4增强免疫检查点功能
▪ 协同PGE2形成多重免疫抑制微环境
1)cAMP信号的双向调控作用
▪ 促激活效应:A2aR激活→AC活化→cAMP↑→PKA/CREB激活→IFN-γ分泌↑
▪ 核心抑制机制:cAMP-PKA→ICER核转位→抑制NF-κB/AP1/NFAT信号→CD25/IL2转录↓ & CTLA-4↑PKA→Csk磷酸化→抑制Lck/Fyn→ZAP70失活→TCR信号阻断
2)关键信号通路
▪ PKA非依赖途径:EPAC1-Rap1/STAT3/TGFβ轴→IL2分泌↓ & Teffs增殖抑制EPAC1选择性激活剂可靶向抑制CD4+CD25− Teffs
3)调控网络与功能效应
▪ 负反馈调节:TCR激活→PDE2A/4A/B/D表达↑→cAMP降解加速
▪ 代谢-功能耦联:腺苷-cAMP轴通过A2aR-PKA-ICER/CREB动态平衡塑造T细胞分化命运;cAMP-CTLA-4协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功能
1)双面免疫调控:
▪ 促癌/抗癌功能兼具
▪ PDE4B为cAMP稳态核心调控分子(受cAMP/PKA动态调控)
2)表型重塑:
▪ 腺苷-cAMP轴→NF-κB↑/IL10↑/IL12p40↓→免疫抑制表型
▪ Tregs交互→共刺激分子(CD86/CD80)↓ & B7-H3↑
3)定向迁移机制:
▪ 腺苷通过cAMP-PKA-EPAC-Rap1通路诱导DCs向Tregs趋化
4)CREB中枢作用:
▪ p38MAPK-CREB/ATF1(HO-1调控抗原递呈)
▪ ERK-p90RSK-CREB(MGL介导IL10/TNFα分泌)
▪ CaMKIV-CREB-Bcl2(TLR4激活关键通路)
5)分化调控机制
▪ Treg/Th17平衡:
①半成熟DCs:
cAMP↑→CTLA-2↑→TGFβ依赖性iTreg转化
②cDC2表型转换:
基础cAMP→促Th2分化
cAMP↑→PKA-CREB抑制IRF4/KLF4→促Th17表型
▪ Th17调控枢纽:
①PDE4抑制剂→IL23↑→Th17促进能力↑
②肿瘤PGE2→EP2/4-cAMP→PKA(CREB)/EPAC(C/EBPβ)→IL23↑→Th17扩增
6)临床关联与争议
▪ Th17双刃剑效应:
①促癌/抗癌作用具肿瘤类型依赖性
②DCs-cAMP-Th17轴对免疫监视的影响需结合微环境解析
1)免疫抑制效应:
▪ cAMP/PKA信号→抑制B细胞成熟 & 静息态激活
▪ 阻断BCR-NF-κB通路→IgG1/IgE生成↓
▪ 诱导CD10+ B前体细胞Mcl1↓→凋亡↑
2)生存悖论:
▪ CREB为B细胞存活必需,但cAMP/PKA信号损害其功能
▪ 成熟B细胞采用替代通路:
①PKCδ/p90RSK激活CREB→调控功能基因表达
②规避PKA介导的负面效应
3)病理关联机制
▪ TRAF3-CREB失衡可作为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靶点
①TRAF3通过降解CREB抑制B细胞存活
②TRAF3功能缺失突变(多发于骨髓瘤/淋巴瘤)→CREB稳定性↑→恶性增殖
4)信号网络特征
▪ 双向调控网络:
①抑制性通路:cAMP-PKA→BCR信号阻断
② 生存补偿通路:PKCδ-p90RSK→CREB功能维持
1)表型重编程核心机制
▪ M2极化驱动:
①cAMP-PKA/CREB-C/EBPβ轴→KLF4↑→Arg-1/CD206/Ym-1↑→M2表型转化
②β2肾上腺素受体→cAMP/PKA-CREB & cAMP/IL6双通路→促肝癌进展
▪ 人工干预模型:
①Db-cAMP(cAMP类似物)→IL10↑ & M2标记物表达↑(PKA依赖性)
②肿瘤PGE2→EPAC/PKA→IL23↑→Th17扩增
2)免疫抑制功能模块
▪ 炎症抑制:
①cAMP-PKA→抑制LTB4/TNFα分泌(肺泡巨噬细胞)
②LPS激活→PKA-AKAP95-NFκBp105→TNFα生成阻断(RAW264.7模型)
▪ 促瘤因子释放:
① PGE2-cAMP→CCL5分泌抑制(乳腺癌模型)
② cAMP-PKA→IL10/G-CSF↑→促瘤表型形成
3)病理效应
▪ 构建免疫抑制微环境
▪ 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
▪ 介导化疗耐药(通过IL6等因子)
1)关键诱导通路:
▪ PGE2-EP2/4受体→AC/cAMP/PKA-CREB轴→单核细胞向MDSCs分化
▪ COX2表达上调→抑制CD1a+ DC生成(单核细胞命运重编程)
2)肿瘤模型验证:
▪ 乳腺癌模型:EP2受体介导MDSCs促瘤效应
▪ 黑色素瘤模型:A2bR激活→VEGF↑ & 血管密度↑
3)双重抑制机制:
▪ 适应性免疫:CD4+/CD8+ T细胞活化阻断
▪ 固有免疫:NK细胞功能抑制
4)代谢调控节点:
▪ 腺苷-A2bR信号→MDSCs浸润维持→免疫抑制微环境稳态
5)靶向干预策略
▪ A2bR拮抗剂(PSB1115)→MDSCs浸润↓ & 抗肿瘤T细胞应答恢复
▪ EP2/4受体抑制剂→阻断MDSCs发育关键通路
▪ cAMP信号是否直接驱动MDSCs活化需深入验证
1)细胞毒性抑制:
▪ cAMP-PKA/CREB信号轴→颗粒酶B/穿孔素/IFN-γ分泌↓
靶向识别特异性:仅对易裂解肿瘤细胞触发cAMP↑
2)免疫抑制微环境调控:
▪ 肿瘤PGE2/腺苷→A2aR-AC-cAMP↑→PKA I型激活→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成阻断
3)关键调控枢纽
PKA I型核心作用:
▪ 调节亚基(非催化亚基)介导腺苷抑制效应
▪ 特异性阻断调节亚基可逆转NK功能抑制
代偿性抵抗机制:
▪ PDE4A高表达→胞内cAMP水平↓→拮抗PGE2介导的NK功能抑制
4)干预策略启示
▪ PDE4A激动剂增强NK抗肿瘤活性
▪ PKA I型调节亚基抑制剂解除微环境抑制
▪ 肿瘤细胞裂解易感性决定cAMP信号激活阈值
cAMP pathway海报,大家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小麦,回复“0409”下载资料!


福麦斯小助手-小麦
参考文献
END
加入社群

关于福麦斯




